觀眾們從張國立那兒逃了我很少寫影評,特別國產劇說到最后總會發現一把凌空高懸的大剪刀,寒光四射,劇情各種擦邊、各種委曲求全,連抄襲都那么生硬,散發出“一絲不茍”的大國山寨精神。前面已經寫過,那是“鐵軌抬高五米”的結果。心里暗示就警告說“太高了,有危險”!據說《芳華》上映當天票房突破一億,涌起的還是那個一成不變的疑問: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更納悶的是:現如今都誰在進影院?究竟是觀劇還是吊馬子?很多人進影院只是趕著時尚制造浪漫罷?但馮小剛其實是個“輕松、調侃、有趣”也就是“貧嘴”的導演,跟老張、老陳的“一本正經”敘事詩風格不同,這兩位路數越走越窄,“苦大仇深”明顯不合當下胡吃海喝廣場舞橫行的“歡樂國情”,可又都是一路“苦大仇深”過來的,影視視頻制作剛剛被打哭了又得馬上展開笑顏,是個高難度技術活,于是各種挖空心思,倆大導終于牛B到“只剩下名氣”了。老馮處境不同,在大院藝術家“教父”王朔的調教下,雖說“邊緣”子弟“馮褲子”華麗轉身馮大導,可也“苦”了好多年,在一大堆各種不滿、又各種滿意的京味貧嘴里面找不著北。輕松、調侃、有趣總得占上一個,廣大觀眾已經總算從“張國立那兒”逃了出來,轉投“段子大軍”成天只顧傻樂。企業宣傳片制作這就叫“該干嘛干嘛,沒事別老想著要搞個大新聞”吧?趕腳馮大導此次“芳華”乍現,似乎也從“葛優那兒”逃了出來,憋著一口氣要發力不說,還有“最后狠狠一擦”的味道。再憋,就像王朔說的那樣,“咱做美國公民去了”。其實也就“宮花寂寞紅,閑坐說玄宗”罷了。為什么說“最后一擦”?最后一個擦邊球。能擦的地方都單位保潔員似的認真擦過一遍了,不能擦的那真是正眼都不能放上去的。此前各種賀歲,包括《1942》都有太濃厚的舞臺小品痕跡,《我不是潘金蓮》根本就是個放大版“小品”,把眼花繚亂的鏡頭語言給刨開,里面赫然藏著個女版趙本山。可裝B是必須的,如同所有的文藝作品,都繃著臉以世界杯的死磕姿勢打著特別逗逼的“擦邊球”,觀眾都成功地傻掉了。一句話,“繁榮本身就是奇葩”,你拍啥咱就捧啥。《1942》最能憶苦思甜,《集結號》最能打雞血。 題外話,話說本山大叔能開上私人飛機,黑社會似的三拜九磕收徒,別個最大的貢獻是啥?第一,成功的把舞臺小品這種既不是脫口秀,也不是正劇的表演形式發揚光大到全球華人社區,前幾年,開私人飛機的東北老農民還準備借“全球化”大好形勢從紐約悄悄上岸,偷渡客似的要“輸出文化”,結果,碰一老鼻子灰;第二,成功的把全國各界殘疾人給留在房間里了,大街上幾乎不見瘸子,趕腳整個社會“特別健康”,“市容”特別光鮮;第三,成功的把農民工給“固化”成祖國一路狂奔高速發展的“扒車者”,泥腿子早都換西裝了還一身陰丹藍卡其布?有影射嫌疑。好在都是沉默的大多數,還都傻乎乎望著電視機,特別樂你咋逗他就咋樂特別忠實的觀眾,跟滿山遍野羊群似的,所以有話叫“逗逼”其實要的就是個“樂”字,各位別忘了這碴,一樂就把高房價、活得死貴也死得死貴給忘了《芳華》有句推廣詞,“三十年無人敢于觸碰的禁區”,其實所謂觸碰,最多也就邊上繞著圈讓橡皮球飛一會兒,假如真的觸及靈魂、碰個正著,《芳華》就變《一地雞毛》了。所以各位別傻懵,指望“三十年禁區撩開神秘面紗”,假裝看《野戰排》或51區探險似的。其實中青年觀眾都不抱神秘感,估計連獵奇心也不帶,就看個爆炸的火光,都沒看見子彈飛目標就倒下了。這個廣告詞是很失敗的,賺吆喝特別難。不知道一幫子職業影評家吹鼓手們又驚呼“進步”了沒有?我都懶得去觀察他們那堆吃嘛嘛香的嘴臉了正面說《芳華》,一桌軍裝版青春偶像劇視覺盛宴,一水的素顏軍裝美女。為了證明真是素顏,馮導還讓她們當眾用紙巾擦臉來著。看來前幾年的大魚大肉膩了。但膩了的估計是一堆葛優式“貧嘴”。真的好感慨咱祖國不單是“礦產資源大國”,更是“視覺資源大國”,隨手扯個年代就是“巨大寶藏”,墻上的大標語辯識度百分之百,再配上標語下一堆時代特征鮮明的人群。這其實就叫“代溝”吧?反正隔上一陣子就得換標語、換口號、換方向,一群人總是半路上又響應號召掉頭去了不知啥地方。影視視頻制作過后還總有人說,“激情燃燒的歲月”趕腳每個“時代”都有一大撥人“激情燃燒”,另外一大撥真就被這股子“激情”給燒沒了,退出歷史舞臺,變成“寶藏”和“禁區”保不定啥時候又被誰扔個皮球擦邊兒飛上一次其實已經算牛B了其它一大堆影視劇連撞墻的姿勢都沒擺,都沒想過要看一眼三十年前的那場戰爭,滿墻大標語更是層層隔離。雖說馮導繞了好大一個圈兒“讓歲月去解釋”,真正想會見的是“來自過去的美工馮小剛”,要表達的則似乎是“制服情結”:“女兵這種穿軍裝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著濕漉漉的頭發,光著脖子空堂穿上軍裝,把軍帽塞進軍挎包里走出軍營。嚴格地說,這種著裝方式是不符合條例的,但看上去卻是楚楚動人。現在只要是提到性感這個詞,我首先想到的畫面就是以上的描述。直到今天我都想為這樣一個細節拍一部電影,抒發多年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女兵情結。”(馮小剛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但公道話,僅憑那滿墻鋪天蓋地的大標語,以及一個俗套而又費解的“命運沉浮”故事,就沙漠綠意很珍貴了,足以讓老中青吃瓜群眾狠狠噎上一次,擠出各種臉譜和畫風,還有這段歷史!——為什么費解呢?老年人不要解釋,年輕人不想知道——總之,對于沒有了王朔和葛優的《芳華》,作為吃瓜觀眾還是想衷心地對馮小剛說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