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消費習慣在變信息技術的進步帶來了媒體傳播革命的到來,而以信息傳播為主業的媒體業成為第一個受其深度影響的行業,并已經進入了被顛覆的快車道,媒體變革浪潮無法避免和回避當下,媒體的變革一直在發生和發展,卻又有多少人無法真正了解和洞察這些變化,從而喪失了更多的應對主動權;又有多少人對于變化的感知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以至于采取的應對策略是如此的幼稚和可笑,如今,從概念的變化入手,從分類標準的視角切入,你也能夠看到變革中的媒體的局部特寫,你又能從這些特寫中收獲多少呢?當下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所謂傳統媒體形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已經通過具體的表現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將這種變化的始末用局部還原的方式進行一個呈現,看看究竟發生了什么? 1、大眾媒體VS小眾媒體傳統意義上的“大眾媒體”,可以理解為通常意義上的傳統媒體,曾經因為其面向大眾傳播以及在大眾信息消費生活中的絕對統治地位,而被冠以“大眾媒體”的稱呼,然而,當下數字化傳播互聯網信息傳播成為主體的時候,曾經的“大眾媒體”雖然未改變其面向大眾傳播的特性,卻因為失去了大眾信息消費生活中的絕對統治地位而變得不再大眾,其影響力的份額在不斷的下降而這種下降一方面表現在其整體影響力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其傳播對象數量的極速下降,曾經存量的讀者或者觀眾會因為新媒體的誕生而分流轉場,而增量傳播對象則直接忽略這種曾經占有統治地位的傳統媒體,因為這個群體是互聯網信息消費的原著民存量的轉場和增量的缺失使得曾經的傳統媒體已經失去了大眾媒體的光環,其存量的傳播對象而形成的媒體生態體系已經由大眾轉而形成小眾,這種變化是客觀的、現實的,而且是真真切切的當下傳統媒體影響力的存在,一方面來自曾經存量積累的延續,一方面來自于文化的慣性,除此之外再無其它而在全新的互聯網傳播生態體系下,曾經的存量優勢不再的情況下,傳統媒體期望保持曾經的傳播影響力,在曾經有的模式體系下已經沒有多少的發揮空間,面向大眾群體的傳播已經無情的淪為小眾細分群體的傳播,過往廣告商業模式的根基已經失去然而,在此種變化發生的同時,放棄過往面向廣域大眾傳播,利用天然的喉舌壟斷地位以及準入門檻的優勢,以面向社會精英階層以及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中的中堅力量,即政務人員等的高端人群的定向小眾傳播,或許是重掌傳播話語權的必然選擇,國內著名電影攝影師訪談B如果說大眾市場的失去是一次無法逆轉的潮流,那么面向小眾細分市場的定向傳播則是一次勇敢的突破2、主動消費類VS被動消費類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用戶個體能力和權利的增強,使得個體力量的興起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進而延伸出來的“用戶中心”、“用戶體驗”、“服務中心”等理念也正在流行,而背后的力量正是來自用戶主動權利的變大曾經被動推送的媒體信息消費越來越被用戶主動篩選的個性化媒體信息所取代,主動消費類媒體正在興盛和發展,而那些無法適應用戶主動消費選擇的媒體正在被遺忘和忽略諸如,曾經擁有先天優勢的傳統紙媒,由于其傳播介質的限制,曾經因為絕對的壟斷地位成為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上網的便利,以及免費新聞閱讀網站的興起,相比較而言沒有了選擇主動權,并且是收費的報紙等媒體成為第一個被用戶放棄的媒體而作為傳統的電視,雖然遙控器的發明大大加強的用戶主動選擇的主動權和能動性,然而其有限開放的選擇權力,相較互聯網視頻網站海量、互動、為啥健康非油炸的五谷道場還是被中糧賣了,免費、個性化的視頻內容,手握鼠標的用戶擁有的不僅僅是主動消費的選擇權,更擁有了指尖上的流暢用戶體驗,主動消費類媒體的發展變革是一種必然雖然這種技術進步導致了更多的被動消費類媒體的衰落,但是一種基于場景的被動類消費媒體卻絲毫沒有受到多少影響,甚至是還繼續顯現著其無比的優勢,那就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渠道媒體,諸如戶外LED廣告牌,公交車內視頻廣告,以及分眾之類的樓宇電視廣告媒體,不但沒有在影響力層面降低,更是在媒體數量上出現了翻翻增長的局面由于這種媒體(準確說應該是媒介)的場景消費強制性,使得其用戶體驗本不友好,卻因為渠道通道的唯一性而變得無法被逾越,影視視頻制作也因為其配套場景下的互聯網連接的缺失而使得其被替代的空間有限,酷暑下的娛樂圈 明星如何抗高溫,特別是其碎片化的信息消費方式也使得其更加適應互聯網信息消費新模式的特征,與相對僻靜悠閑要求的紙媒,以及網絡傳輸要求的電視比較,這種渠道媒體的碎片化特征十分突出主動消費類和被動消費類媒體還不僅僅來自傳統媒體,一些新興的新媒體也具備了這兩種特性,一些企業自媒體就具備了媒體的某些特性,諸如招商銀行微信服務號等媒體產品,以其因為TA提供了諸如消費提醒,余額查詢等功能性的需求滿足,也使得這種本應該是被動消費類的媒體更多表現為用戶主動消費的特征,表現為主動與被動的轉換發生在一個媒體之上,而非進行跨界式的轉化與此同時,更多的植入式的廣告已經成為內容的一部分,諸如《變形金剛4》中的大量植入,《后會無期》中的汽車品牌的植入式傳播,使得在一個特殊場景下的被動信息消費,以一種更加平和的方式被用戶主動消費,成為與諸如分眾樓宇廣告等一樣效果的場景媒體,只是這種體驗要優于樓宇視頻廣告好多倍場景時代的到來是移動互聯網技術普及的必然結果,在《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一書中,將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和定位系統作為場景時代到來的基礎原力,這種原力的綜合作用,使得曾經對于用戶更顯被動消費特性的信息消費正在具有主導消費的特性,并且二者存在著互相轉化的關系,主動消費與被動消費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如果說,互聯網1.0時代帶來的是被動消費類媒體模式的衰落,主動消費類媒體模式的興盛的話,則互聯網2.0時代帶來的是被動消費類媒體與主動消費類媒體的同時并存,并為場景消費模式的到來奠定了基礎;而基于場景消費時代特征而來的互聯網3.0時代,主動消費與被動消費類媒體的界限正在被打破美國金門大橋已經取消了所有人工收費站,取而代之的是要求過橋的司機在擋風玻璃上安裝一個名為FastTrak的傳感器盒子,每當車輛經過收費站的時候,都會自動從已注冊的信用卡扣除相應的費用。為了懲罰違法者,自動收費站會拍下車輛牌照,違法者會收到電子郵件通告,并可以在網上補繳通行費當你為了享受無中斷的過橋體驗的時候,主動選擇安裝傳感器的時候,意味著你也被動的接受了信用卡扣款以及違法拍照追繳的模式,主動消費與被動消費之間已經無更多的界限在如此這般的變革浪潮中,你所處的媒體,或者你經常消費的媒體又是呈現一種用戶主動消費類媒體還是用戶被動消費類媒體地位呢?他們又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其影響力是得到虛弱還是加強呢?其未來發展空間是變窄還是變廣,或許用主動與被動的轉化關系,攝影這個愛好 老厲害了,以及場景消費時代的衡量標準,是否與互聯網連接,影視視頻制作是否具有場景特征就可以窺見一二了3、人格化媒體VS功能型媒體羅輯思維的創始人一直倡導所謂的“人格化”概念,希望所有的個人和組織都需要一個獨立的人格,影視視頻制作這顯然是與當下社會化媒體大環境相適應的,人格化媒體已經讓在這個價值多元,傳播主體多元,人人都是媒體,一切皆媒體的互聯網新生態體系下成為一種必須,因為更多的標準化的,缺乏個性化的信息內容生產已經無法完全適應多元的信息化需求,傳統工業時代的標準化、產品化的信息消費理念已經完全被瓦解當下的傳統媒體,曾經以客觀公正報道一切的大眾媒體,一方面因為更多的新媒體形態的出現,搶走了TA的用戶,使其失去了往日的傳播影響力;一方面卻因為大眾對于信息消費需求的變化而導致其曾經的內容生產模式的崩潰瓦解因為工業化時代下,媒體作為信息客觀呈現的中介,只有堅持第三方公正客觀的身份才能使得信息更具標準化和產品化的可能性,因此所謂的新聞就被生產出來,并廣泛傳播出去,然而,在當下一個價值多元的碎片化傳播體系下,對于信息傳播的個性化需求直接導致了對于統一公正的標準化、產品化新聞產品的需求欲望降低,直到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