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傳播和發展的原因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對于中國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和價值,它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歷練、摸索和發展,指引中國人民經歷了當家作主和改革開放兩個重要時代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發展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傳播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傳統倫理思想開始走向崩潰和解體,新的倫理道德體系沒有建立,西方倫理思想又不能對中國近代以來出現的社會危機和道德危機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之法,而中國人民又迫切渴望一種新的倫理思想指引他們在反帝反封建的道路上取得勝利。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境遇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開始傳入中國。因此,中國馬克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倫理和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具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歷經苦難和屈辱后中國人民迫切渴望新的倫理價值觀念和道德生活準則進行指導的價值使然一、中國近代倫理思想的嬗變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必然產生的時代要求 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清王朝的國門,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思潮的涌入對中國社會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中國社會原有的社會倫理道德基礎開始瓦解,社會格局開始發生改變,各個階層的有志之士開始不斷尋求一條正確的救國救民的路徑,力求實現倫理道德的現代化,但是隨著西方列強對中華民族的入侵,向西方列強尋求救國真理的美夢就這樣被徹底打破了。公司宣傳片拍攝鴉片戰爭之后,鑒于封建社會世俗倫理道德的淪喪,世風日下,以龔自珍和魏源為代表的具有啟蒙色彩的倫理思想家,開始猛烈地批判在當時社會占據主導地位的儒家傳統倫理和程朱理學的倫理價值觀,提出了“正人心、厲風俗、興教化”等倫理道德觀念,試圖解決當時存在的道德危機和社會危機。但是,他們最終還是站在開明地主階級的立場去尋求解決方案,而這種與生俱來的階級意識局限性讓他們無法深刻認識到封建社會政治黑暗和道德淪喪的社會根源,也就提不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只能是對原有制度進行修修補補罷了,注定他們的倫理思想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超越。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對當時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影響深遠。洪秀全從農民階級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的實際出發,用西方基督教中普世價值觀的倫理思想作為反對西方帝國主義和清王朝的思想武器。但是以洪秀全為代表的農民階級提出“天下一家,人人平等”主張,只是把農民的樸素平等觀和基督教的普世價值觀進行了簡單的雜糅,好讓大家拿起武器反帝反封建,試圖建立一個“太平天國”的理想社會。然而這種建立在小農經濟物質基礎上的社會理想,難免會成為一種烏托邦式的平均主義,注定了他的倫理思想具有局限性和矛盾性。事實證明,他提出用西方基督教中的倫理思想解決當時社會日益墮落的道德危機的方法行不通,也說明農民階級與生俱來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提不出真正科學的、先進的倫理道德學說。維新變法運動是近代史上又一次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實踐活動,其代表人物是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資產階級新派人物。他們主張用西方自由、平等、企業宣傳片制作博愛的思想來反對中國的儒家傳統倫理和程朱理學的倫理價值觀,提倡人格獨立、個性解放。以他們為代表的維新派思想對當時的封建倫理造成了巨大沖擊,影響深遠。但是,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新派所提出的倫理思想具有早期改良主義的特性,對反封建統治的決心不夠徹底,對封建統治階級抱有一定幻想,試圖經過統治階級主導變法和社會變革來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維新變法的失敗再一次告示走改良主義道路注定不成功。改良不成,必繼之以革命。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他們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和“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綱領,強調政治革命必須以道德革命為依托,培養一種“替人服務”的新道德。辛亥革命的成功標志著中華民族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新的倫理道德觀的提出和宣揚徹底打破了兩千多年封建倫理道德束縛的枷鎖。但是中國資產階級天生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使得他們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決裂不夠徹底,隨著張勛復辟和袁世凱稱帝鬧劇的發生,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成果就這樣被竊取和斷送了。總結辛亥革命的失敗再一次證明了資產階級倫理思想不能救中國,雖然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與之前的倫理思想相比有了相當的進步,但仍屬于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他同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和差異。可以說,鴉片戰爭之后,地主階級、農民階級、維新派、中國資產階級都先后提出各種倫理思想,試圖為中國未來的命運尋求出路,但他們終將沒有成為引領社會道德發展的趨勢,更無法凝練出一種能夠救國救民的新道德人格。中國人民依然走在尋求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道路上,迫切渴望一種科學的、先進的倫理思想的出現。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消息的傳來,猶如一陣清風,給處于困惑中的中國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觀察和探索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命運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內在品質縱觀西方古典倫理思想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倫理思想是建立在否定社會存在與道德關系,割裂經濟基礎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否定道德存在與道德意識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完全脫離了社會實際,而從主觀上為人們制定的一套道德行為和規范體系的學說,往往不能解決人們在實際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成為一種說教和非科學的學說。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一種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學說,是同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道德實踐緊密集合在一起的學說,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具有鮮明的科學性、階級性、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不僅注重理論解釋世界,而且注重從實踐改造世界。馬克主義倫理思想認為道德具有階級性,無產階級的道德倫理應該為無產階級服務,馬克主義倫理思想還認為無產階級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發展的一個階段,無產階級革命結束之后就會進入社會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社會占主導地位的一種社會類型,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服務的。社會主義道德只是共產主義道德的一個過渡,共產主義道德才是人類道德發展的最高形態和類型(二)馬克思主義倫理道德思想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唯物辯證法角度肯定利益對道德的決定性和道德對利益的能動性。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不同經濟基礎的社會形態有著不同的道德體系與之相適應,道德具有不同的類型,并反映不同時代、不同范圍內人們的利益,而這種利益關系是人們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利益關系。新的經濟關系和利益關系的出現,必然反映在道德上,并形成與新的經濟關系和利益關系相一致的道德觀,由此推動道德的變化發展。一旦經濟關系發生變化,處在各種社會利益關系之中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生活遲早要產生相應的變化。因而,利益問題實際上就是社會道德問題,道德是經濟關系的反應和體現,經濟關系及其表現的利益決定道德的本質、基礎和基本內容(三)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強調以道德實踐為基礎,道德為道德現實生活服務。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將道德實踐和道德生活作為研究方向,認為全部的道德規范和道德理論,歸根到底是為了指導人們的道德實踐活動。在馬克思看來,凡是不能在社會實踐和行動中產生的知識都很難說真知灼見,凡是不能指導人們行為的知識都很難產生真正的力量。因此,道德不僅僅是一門知識,更是一種實踐行為,是一種產生理論并需要理論指導的行為實踐。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實踐的倫理學,注重道德改造和道德完善的倫理學,它不僅對現實生活的道德生活多有批判性思考,更對倫理道德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建設性的思考。在世界倫理思想的發展歷史中,沒有哪一種倫理思想能像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一樣成為人類文明道德建設的偉大旗幟三、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形成和發展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實質上是在儒家倫理思想文化無力于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它代表了先進的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富國強民的道路上的一種嶄新探索。經過20世紀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之后,解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道德問題,塑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魂,只有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能擔當此任。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看來,不僅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一種科學性、革命性和實踐性的先進倫理學說,更應該借助馬克主義倫理學說的價值觀和方法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相結合,公司宣傳片拍攝創造出一種新的救國救民的倫理文化(一)在道德原則和價值目標上,既反封建主義的人身依附和等級服從的道德原則,也反對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道德原則。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強調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道德核心。江澤民同志在論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任務時的任務和要求時強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最重要的是抓住為人民服務這個核心,在全社會倡導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熱門經典劇專題分析倡導集體主義精神。把握攝影決定性瞬間拍出作品,”[1](P1094 1095)由此可見,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宗旨,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每一個公民要大力培養的精神意識,而集體主義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二)在價值評價標準和道德價值體系方面,主張建立一種無產階級功利主義和社會主義功利主義。在倫理道德問題的研究上,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反對只從自然屬性上談論人性,認為不能離開人的社會存在和社會關系來抽象的談論人性。毛澤東提出“:我們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功利主義者,是以最廣和最遠為目標的革命功利主義。”[2](P864)由此可以看出,無產階級革命功利主義是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作為觀察一切的善惡標準,本身充滿了革命道義的精神,鄧小平、江澤民把毛澤東的無產階級革命功利主義發展為“三個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提高社會主義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文化水平。社會主義功利主義就是要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正確的統一和集合起來,以共同富裕為價值取向,全體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社會主義功利主義本質上要求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用人民群眾的功利來凸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立場,再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機統一起來(三)在對待中國固有的傳統倫理文化遺產和學習西方倫理思想的問題上,既要反對盲目崇外和不加甄別的全盤接受西方倫理思想的學習態度,又要反對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保守主義。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批判的、辯證的科學精神去吸收西方民主的精神,拋去封建的糟粕,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者認為對待中西倫理思想文化,必須堅持批判繼承的方針,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進行超越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說是既要堅持又要發展的倫理學說,只有以馬主義倫理觀為指導,學習西方先進倫理文明成果,繼承民族優秀倫理文化遺產,才能真正建立一種立足本國實際,走一條既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又面向世界的社會主義新倫理道路(四)在中國倫理文化出路和發展問題上,既要反對全盤西化,又要反對新儒家的反本學說。中國化馬克主義倫理思想認為只有先進的社會主義倫理思想才能拯救處于危難中的中國,也只有社會主義倫理思想才能為中華民族未來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因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文明和道德規范才是中國現代倫理文化發展的唯一出路。社會主義倫理思想把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判斷善惡是非的根本標準,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道德又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基礎之上,是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發展起來的。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發展歷程。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始終具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內在品質和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對各個歷史時期所需要的道德文明的深刻思索和不懈創造的文化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開創了人類倫理思想史上的嶄新篇章參考文獻: [1]江澤民江澤民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