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千年散文小時候,村里不通電,更沒有電視,電影也難得一看,偶有行走江湖的說書人到來,便是全村人的節日。包公、岳飛、姜子牙,幾乎所有段子都受歡迎,但最讓我上癮的,還是楊家將記得有一次,說書人講楊令公被困陳家谷,楊七郎單槍匹馬殺出重圍去搬救兵,卻被潘仁美用藥酒醉倒,綁在了后花園的花椒樹上。說到這里,說書人賣起關子要收場。人們吵吵嚷嚷,全都坐著不動。說書人只得沙啞著嗓子,十大最佳品牌廣告策略排行及分析2攝影初學者容易觸碰的誤區。手舞足蹈地表演下去。潘仁美叫來一百名弓箭手,齊向七郎發箭。誰知,七郎有“瞅箭法”護身,雙眼一瞅,如飛蝗般的箭紛紛落下。潘仁美心生毒計,用寶劍把七郎額頭的皮割開,使之罩住雙眼。這樣,就把七郎射死了……眾鄉親個個聽得怒氣沖沖,叫罵聲不絕于耳。那天晚上,我心潮起伏,一夜未眠除了聽說書,我還看過一些“楊家戲”。每年二月二,鄰村有廟會,連臺大戲十天半月不散場。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大破天陣、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佘太君百歲掛帥、楊排風等,楊家戲每年都會唱上幾場。我看戲半懂不懂,大多是圖個熱鬧,但楊家將的故事卻在心里扎下了根從上中學起,我離開了家鄉,再沒有聽過大鼓書。后來有了收音機,劉蘭芳的評書又讓我著魔了一陣子。不過,真正對歷史上的楊家將有更多了解,還是在落戶開封以后龍亭前面有兩個湖,西邊是楊家湖,東邊是潘家湖。傳說這里曾是楊繼業和潘仁美的府第,因楊家將滿門忠烈,而潘仁美是奸臣,所以楊家湖清澈,潘家湖渾濁從史料上看,楊家府邸確在楊家湖附近。為褒獎楊繼業精忠報國,宋太宗赦建“無妄府”,又賜錢修建了“清風無妄天波滴水樓”,企業宣傳片制作并親書“天波楊府”匾額。天波楊府位于北宋東京城內西北角天波門的金水河畔,位置大約在現今楊家湖的西北方。而楊家湖所在的地域,至少有部分應該在宋皇宮的宮墻以內楊家湖的西邊,自明朝以來就是一片水域。據說,北宋滅亡以后,城里一度掀起“挖寶熱”。人們在皇宮附近挖土成坑,天長日久,積水成湖。因附近有楊六郎為祭祀父親楊繼業所建的家廟,人們便稱之為“楊六郎水泊”。后來,開封城多次被黃河水淹沒,這里大小湖泊相連,成了一片巨泊清雍正年間,河南總督王士俊在湖的北岸修建萬壽宮,即現在的龍亭。為方便通行,還在湖中筑堤修建了一條弛道,將湖水一分為二。企業宣傳片制作弛道西邊的湖與護城河相通,四周居民稀少,水面寬廣,湖水清澈;東邊的湖為內湖,湖面較窄,周圍作坊林立,湖水受到污染,水色渾濁。雖一堤之隔,卻清濁分明,讓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歷史。于是,楊家與清水同清,潘家與濁水共濁我所看到的潘、楊二湖,同樣碧波蕩漾,但一清一濁的傳說在開封卻家喻戶曉,無人不知。時至今日,楊家湖里一年四季都有追波逐浪,卻從沒有見過有人下潘家湖游泳幾年前,楊家湖北岸有了一座新建的“天波楊府”。我無數次從門前經過,卻從未走進過。站在湖的南岸,穿過煙波水光遙望那片古樸的建筑,心頭時常會涌出一片蒼涼在評書中,潘楊兩家的仇怨由七郎打擂而起。楊七郎天生神力,七歲能單臂舉石鎖,十三歲刀槍拳棒樣樣皆精,十五歲登臺打擂,一拳打死了潘仁美的兒子潘豹,兩家從此結下深仇其實,歷史上的楊業并非死于私仇,而是死于嫉妒公元980年三月,遼國十萬大軍進犯雁門關。楊業率數百名騎兵抄小道迂回到遼軍背后,出其不意發起猛攻,殺得遼軍四處逃竄,聞風喪膽。由此,遼兵稱楊業為“楊無敵”,每當看見楊家軍的旗幟,便膽戰心驚,影視視頻制作自行引退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楊業的赫赫戰功遭到軍中其他將領的嫉妒。一些人屢次上書詆毀他,所幸宋太宗不為所動嫉妒如暗火,雖暫時被壓制下來,卻潛伏著更大的災難六年后,宋太宗派三路大軍征討遼國,在歧溝關一戰中受到重創。宋軍被迫撤退,副將楊業引兵護送百姓內遷。此時,遼軍已轉守為攻,氣勢兇猛。楊業認為不宜正面交鋒,建議繞道而行,于途中設下埋伏阻擊遼軍,方能確保安全轉移。他的意見卻被護軍王侁等人指責為畏縮不前。王侁諷刺說:你不是號稱無敵嗎?大敵當前踟躕不前,恐怕別有所圖吧?在此情況下,身為主將的潘美竟不加勸阻。楊業覺察到,這些人顯然是要把他逼上死路。但身為北漢降將,他不愿意讓人指責自己對宋朝有二心,只好冒險出兵迎擊出發前,楊業老淚縱橫,對潘美說:我絕不是貪生怕死,只是認為形勢不利,既然你們這樣決定了,我只能死報國。他請求潘美在陳家谷口布置步兵強弩,接應面臨全軍覆沒的隊伍可是,潘美并沒有認真作出救援部署。楊業身陷重圍,黃昏時敗退到陳家谷口,未見宋兵一卒。他仰天長嘆,悲憤交加,只好返身繼續廝殺。風舞狂沙,血濺夕陽,所有將士全都力戰殉國。楊業身受幾十處創傷,墜馬被俘后,絕食三日而死“血戰金沙灘”是楊家將傳說故事中最悲壯、最慘烈的一仗。在這場惡戰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僅剩六郎一人支撐門庭據史書記載,楊業有7個兒子,但只有次子楊延玉在陳家谷隨楊業戰死,余子6人皆封官;延續楊家將的威名“六郎”楊延昭,也并非排行第六,而是楊業的長子楊延昭自幼受父親熏陶,經常隨父出征,漸漸成長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有一年冬天,遼軍南下進犯,楊延昭正住守遂城。遂城城小守弱,面對遼軍猛烈的進攻,一時人心惶惶。楊延昭率士兵登城固守,讓士兵在城墻上澆水成冰,使城墻變得堅固而又光滑。遼軍攻城不下,只好繞道而行。還有一次,遼國進犯,楊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帶人馬與遼軍交鋒,將遼軍引誘在伏擊圈,前后夾擊,陣斬遼國大將,殺得遼軍大敗著名的澶州之役,楊延昭反對議和。他認為,遼國兵至澶淵,離國境數千里之遠,兵雖多卻不難打敗。他上書朝廷,建議調動各路人馬,扼守關口,圍殲遼軍。見朝廷猶豫不決,他就率人馬殺入遼國境內,攻破古城,為北宋爭取主動楊延昭英勇善戰,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他每戰都身先士卒,所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因功勛卓著,楊延昭的職位不斷升遷。宋真宗將楊延昭的兵馬增加到上萬人,甚至允許他在遼國進犯時可以見機行事,不受上司節制楊業死后,楊延昭鎮守邊防20多年,屢敗契丹軍隊,遼國對他非常敬畏。古人迷信,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專克遼國,而楊延昭就是第六顆星轉世,所以稱他為“楊六郎”楊延昭57歲死在任上。宋真宗聞知極為悲痛,親派使者為他護靈。沿途百姓紛紛聚集道旁,望靈垂淚,哭聲千里開封往東45里,有個村莊名叫招討營。村中曾有一棵長在破鐵鐘里的千年古槐,人稱“鐵裹槐”相傳,一個養生專家教給女孩的東西。楊延昭去世后,遼國大將韓昌領兵30萬進犯到黃河岸邊。宋廷一片驚慌,忙派穆桂英出城御敵。穆桂英在城東棗林村擺下八卦迷魂陣,下表邀戰。韓昌欺楊家兵少將寡,率萬精兵過河殺奔而來。待敵入陣,穆桂英命撞鐘擊鼓,親率精兵直取韓昌。遼軍困在迷魂陣里,左沖右突,大都掉在陷馬坑中,死傷及被捉者不計其數。韓昌見大勢已去,化裝成士卒潛逃雙方激戰時,宋軍撞鐘用力過猛,竟將鐘鼻震壞,高懸的大鐵鐘正好套在一棵小槐樹上。小槐樹長勢旺盛,突破大鐵鐘,后來長成了幾抱粗的大樹。幾十年以后,穆桂英的兒子楊文廣路過此地,曾將戰馬栓在“鐵裹槐”上。為紀念母親大敗遼兵,他把棗林村改名為“招討營”,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