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捕食者的五個關鍵詞 “火藥桶”飛出“天空之眼” “捕食者”并不是美軍列裝的首款軍用無人機。在它之前,美軍無人機已經翱翔于波斯灣上空,執行戰場態勢偵察和情報搜集任務。由于這些無人機普遍存在航程短、滯空時間不足等問題,實戰效果并不理想。不過,它們所展現出的巨大潛力和美好愿景卻更加堅定了美軍發展無人機的決心其實,“捕食者”最開始的型號并非MQ 1,而是RQ 1。一字之差,反映了美國空軍最初對它的設計定位——戰場偵察。按理說,“偵察員”應該劃歸于幕后人員一類,RQ 1卻搖身一變走到了臺前。個中原因,除了自身素質優秀外,也有“時勢造英雄”之意,而推波助瀾的就是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干半島1995年,RQ 1被投入北約干涉波黑戰爭的軍事行動中。憑借優異的戰場表現,RQ 1從一個1994年才完成首飛的“概念驗證機”迅速“轉正”。如果說在波斯尼亞還有些許試驗意味的話,那么在科索沃,RQ 1已經成為戰爭舞臺上不可或缺的角色。當人們都被眼花繚亂的空襲戰術和F 117戰機的殘骸所吸引時,RQ 1默默無聞、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大量戰場情報,不僅為持久的空襲行動提供了及時準確的目標指引,也為地面部隊繪制了全面精準的地理坐標。從此,“捕食者”一掃之前無人機中看不中用的頹勢,開始南征北戰2、大開殺戒 “覓食者”開啟“殺戮時代” “9.11”事件后,RQ 1隨美軍轉戰至中東。在丘陵遍布、溝壑縱橫的阿富汗山區,RQ 1依然優秀,絕無僅有的巴基斯坦之旅,但面對神出鬼沒的塔利班武裝,“看得見卻打不著”的窘境讓其無比尷尬。美國空軍忽然發現,沒有利爪,“捕食者”只能是吃素的“覓食者”,根本無法掠到食2001年11月,RQ 1B發射兩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擊斃了“基地”組織的三號人物穆罕默德.拉提夫。這是“捕食者”首次作為一個武器平臺來使用。2002年,配備2枚AGM 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或FIM 92“毒刺”防空導彈的RQ 1B,正式更名MQ 1 (M表示多用途)。這意味著“捕食者”從偵察無人機向多用途無人機的轉變,“察打一體”的概念最初便源于此。誰也沒有想到,當時為了反恐而進行的這個小幅改進,卻無意之中打開了一扇全新的戰爭大門MQ 1的出現使無人機偵察取得的時間優勢充分轉化為火力優勢,“發現即摧毀”這個美軍多年來朝思暮想的作戰理念終于走進現實。“捕食者”先后執行了包括摧毀伊拉克軍隊自行高炮陣地、卡扎菲軍隊多管火箭炮等多項打擊任務,為美軍立下了赫赫戰功。以往只能在熒幕或書本上才會看到的無人作戰場面,不知不覺間走進了現實“捕食者”的成就不只如此。2002年12月23日,正在禁飛區執行偵察任務的“捕食者”與伊拉克空軍的米格 25戰斗機狹路相逢。“捕食者”竟然率先發難,向對方發射了1枚“毒刺”防空導彈。雖然“捕食者”被擊落的結果毫無懸念,但這場敗仗的意義卻并非全是負面的。這是空戰史上首次具備實戰意義的有人戰機與無人機對決。毫不夸張地說,是“捕食者”拉開了無人戰爭的大幕3、諸多軟肋理想概念難敵尷尬現實 “捕食者”雖然比較兇悍,但也有不少短板。盡管它在世界空戰裝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但不可忽視的是,無論是RQ 1還是MQ 1,都存在許多固有缺陷和技術性問題,這也為其堪稱傳奇的戰績蒙上了一層陰影在公開的記錄中,“捕食者”的“自殺”頻次遠高于“他殺”。據不完全統計,自1996年在美國空軍服役以來,至少有五十多架“捕食者”因各種故障原因發生墜毀,占服役總量的1/6 1/7。也就是說,每6 7架“捕食者”中就有1架發生墜毀事故。雖然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對于美軍來說,損失卻不小。企業宣傳片制作“捕食者”渾身都是“寶貝”,不僅攜帶了大量情報數據,而且飛機的零部件也是不能外傳的秘密。得密歇根選票者得總統寶座 希拉里復出赴底特律。無人機墜毀,無形中增加了美軍機密外泄的風險。所以,一旦發生墜毀事故又無法及時回收殘骸,美軍往往會選擇出動戰機徹底銷毀無人機,防止機密信息落入敵手除了頻繁的墜機事故,作為一款主要擔負情報搜集的無人機,“捕食者”自己卻沒有繃緊保密這根“生命線”:其對戰場監視的實時動態經常被截獲。早在波黑戰爭時,美軍就發現了“捕食者”與地面控制站之間的傳輸信號完全不保密的問題。美軍曾稱,當地居民認為觀看迪斯尼節目的難度要遠大于收看“捕食者”視頻信號直到伊拉克戰爭期間,“泄密”問題依然存在。一名在伊拉克執行任務的軍官稱:“這一問題顯然影響了我們的作戰行動,每次當我們試圖追擊這些家伙時,做安全文明合格的公民。他們似乎跟早就知道消息一樣逃之夭夭。”據悉,伊拉克游擊隊截獲視頻信號,竟然靠的是一款售價僅26美元的網絡軟件,讓人哭笑不得實際上,美軍對這個令人頭疼不已的問題非常重視。然而,對“捕食者”進行通信加密的代價十分高昂,包括對通信系統的全面改造和幾乎所有操控環節設備的加密改造。同時,加密還會引起信號延遲,這樣難免要降低無人機最引以為傲的時敏目標打擊能力。于是,馬蘭的歌聲感動萬千網友公司宣傳片拍攝保密問題始終未能解決除了這兩個大毛病,“捕食者”還存在機身氣動性能設計不夠合理、動力系統落后、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不具備對抗防空系統能力等固有缺陷。這與“捕食者”匆忙從概念直接轉為實裝有很大關系,影響了它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空中戰場發揮作用。這也是美國空軍將其退役的重要因素4、爭議纏身無人“捕食”并非無“禁區” 無人戰爭時代的來臨固然需要各國軍隊全身心擁抱,不過,隨之而來的,公司宣傳片拍攝也有一個不可回避的道德問題:機器是否有權力對人類進行殺戮?即使它的背后有人在操縱,但讓人像玩射擊游戲一樣殺人是否顯得過于草率? 2008年奧巴馬任美國總統以來,美軍大幅增加在境外利用無人機打擊恐怖分子嫌疑人的行動。但相關行動由于缺乏正當審批程序和造成眾多平民傷亡,引發了廣泛爭議和眾多民間組織的抗議批評爭議最大的是2011年9月在也門的一次空襲行動。那次行動中,“捕食者”擊斃4名美籍恐怖分子嫌疑人,包括“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重要成員安瓦爾.奧拉基。但美國政府此前并未對他們提起訴訟或指控,相當于沒有給人定罪就判了死刑2015年1月,1架MQ 9“死神”無人機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交界地區對“基地”組織發動襲擊,誤殺1名美國人質和1名意大利人質。據一些民間機構調查統計顯示,美軍無人機在巴基斯坦、也門等國的空襲造成數百平民傷亡。在伊拉克,這種濫殺無辜的情形更嚴重。“捕食者”的一生之所以充滿爭議,很大原因源于此。沒有人知道,“捕食者”開啟的究竟是潘多拉魔盒還是阿拉丁神燈5、生前身后 “捕食者”家族的機遇與挑戰 “捕食者”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基斯坦與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武裝戰斗多年,其戰斗潛力和作戰效能已經挖掘到極限,如今被淘汰并不意外。而“捕食者”退役后留下的空缺,將由MQ 9“死神”無人機彌補“死神”是“捕食者”的加大加強版,也是一款從設計之初就定位于“察打一體”的大型無人機。無論是氣動性能還是載彈量,“死神”都較半路出家的“捕食者”有大幅提升,在世界無人機行列中處于領先地位。“死神”的鐮刀必定比“捕食者”的利爪更加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