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積累2億用戶 清華才子為何不務正業最后,造出一個文藝社區,如今已有2億用戶。他是楊勃,網名阿北,豆瓣網的創始人1969年,楊勃出生于陜西漢中。“聰明早說話,富貴遲生牙,”7個月不到,楊勃就開始咿咿呀呀學語,奶奶驚呆了,工商總局曝光13起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怕是要成為大人物。” 6歲那年,父親給買了本《十萬個為什么》,沒想到小家伙立馬愛不釋手,一看就是十幾遍,一直翻到書上的字都被磨掉為止從此,楊勃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都要刨根問底。初一,他就琢磨,“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山融化,把西北的沙漠變成綠洲呢?”班主任搞得不耐煩了,直接扔給他一本愛因斯坦文集,“答案都在里面呢!” 沒有想到楊勃還真就鉆了進去,并癡迷上了物理。后來感覺高中物理不過癮后,又開始自學理論物理、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等大學課程1985年,16歲的楊勃第一次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就獲得了一等獎,直接保送到清華物理系大學四年,楊勃的時間基本上是在圖書館和機房度過的。為模擬宇宙大爆炸的過程,他沒日沒夜的泡在機房,“就想編出整套程序。”4年后,公司宣傳片拍攝楊勃去了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繼續攻讀物理學博士不過,到了美國才知道,物理學博士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反而計算機非常吃香。所以一到寒暑假,楊勃就去計算機公司寫程序,“一個暑假下來,可以掙到2000美元。” 一來二去,楊勃變成了計算機高手。正是靠著強大的編程能力,1998年博士畢業后,他在IBM謀得一份差事,“專門研究計算機硬盤”。不過,去了IBM才知道,國企毛病甚多,“一眼就可以看到幾十年后自己的模樣,什么職位,多少薪資,甚至退休能領多少退休金!” 2年后的2000年,楊勃熬不住了。復活節后的第一天,他給上司扔下一封辭職信,扭頭上了回國的飛機。15個小時后,楊勃在漢中向家人宣布,“我要創業。” 這個時候,清華的同學邀他入伙,“跟我們一塊干吧,北京機會多。”于是楊勃背著行李去了北京,住進了豆瓣胡同。同學辦的是供應鏈管理公司,楊勃做總工程師。此后4年,公司業績不斷攀升,楊勃也成了元老級人物2003年春節,楊勃與朋友開車去云南游玩,沿途中發現5、6家小旅店,環境干凈,風格獨特,店老板偶爾做當地特有的汽鍋雞,楊勃一人能吃兩大碗朋友感嘆,“不來住一住,上哪兒知道這些小旅館的好??!”楊勃頓時來了靈感,“不如辦個網站,讓網友上傳旅行攻略,分享見聞。” 朋友以為他說著玩得,沒有想到春節過后,網站真就上線了,楊勃根據網上自助游群體自稱“驢友”的說法,把網站起名“驢宗”。不過,“驢宗”上線后,市場反響平平,頭一個月只有6個注冊用戶,到了第三個月,6個跑了4個,只剩2個。為此,楊勃很受傷既然旅游領域太窄,那就找個寬的。楊勃回家看見家里的3墻書和1墻碟片,就決定轉做圖書分享為什么做圖書分享?因為數碼產品、汽車、手機等,沒有什么可以分享的,那些東西一年也就出新十幾款,很容易看透。而圖書則完全不同,“每年的出版書數十萬種,沒人能全部看完。” 于是,2004年10月,楊勃拎著筆記本,去了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一坐就是5、6小時,埋頭寫分享程序,“豆瓣”兩個字來自住的胡同口,“從圖書分享開始,不局限于圖書。” 2005年3月6日,企業宣傳片制作楊勃的豆瓣靜悄悄就開張了,他自己負責維護,另外3人負責運營。沒做錢做推廣,就只是把鏈接放上論壇,簡單介紹功能。但令楊勃驚喜的是,第一天就有人來注冊,“雖然只注冊了ID,其他什么都留。” 為吸引人氣,楊勃自己注冊,起名“阿北”,寫了各種書評放上去。接下來一周,哥們同學齊上陣,全是“讀后感”沒有想到3月22日,公司宣傳片拍攝一個叫“苦咖啡豆”的豆瓣用戶在自己的博客上提到了豆瓣,“書評精彩,頁面清新。”結果當晚,豆瓣就新增近100個新用戶進入4月份,注冊用戶已突破1000人。楊勃就一邊推廣,一邊在后臺完善頁面程序,“崇尚簡潔風格,首頁不做任何添加當年6月,一位用戶在豆瓣上傳了一篇《查令十字街84號》的書評,iOS11耗電情況 iOS11省電攻略大全 全文,沒有想到引發數千萬80后文藝青年的沸騰。網站上轟轟烈烈,各種圍繞那本書的討論與分享,甚至該書的中文譯者也來到豆瓣,和網友們互動,探討翻譯時的心理感受。“用戶可以自己組建主題小組,相同喜好者參加小組,分享討論”。其中一個小組,“愛看電影”成員壯大,一個月就新增1200多人,發帖數量近900篇于是,楊勃抓緊時機,開辟出圖書之外的戰場——豆瓣電影,主要更新為寫給10級11級學弟學妹的話以及Q,“用戶可以發表影評,給電影評分,通過豆瓣購買電影票”領域一拓寬不要緊,豆瓣成員立馬劇增,帖子一周內就多了400篇,從此坐實了豆瓣在影評圈的江湖老大地位,“最權威,最客觀,最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