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時候在東亞做老大了其戰略意義是使奧巴馬和希拉里苦心孤詣地搞了8年的“亞太再平衡”基本上“破功”了,南海緊張事態將暫時“擺平”劉學偉進一步指出,杜特爾特的轉變不是偶然的,這里面有著一個必然的大趨勢,中國因應這個趨勢,應當超越島嶼和海洋主權之爭,制訂一個明確的長遠大目標,朝著建立東亞大同盟,整個東亞地區都是“我們”共有的地盤的方向切實努力在他的理想里,實質上是要恢復中國歷史上曾經具有的“天朝上邦”地位,重建類似朝貢體系那樣一種大同盟,中國居于“核心”地位。換言之,中國在東亞的長遠大目標應當是,建立一個以我為中心和“老大”的同盟體系,不要在乎短期、局部利益的得失,守護住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畝三分地劉學偉的這個遠大目標是與“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概念所隱含的意蘊不謀而合的,或者劉學偉先生就是在迎合長官意志,故而提出這么個意見。另外,同樣一個得到公開的事實是,菲律賓漁民重返黃巖島。但老大不是這么個做法,不光是完全失去國際社會的法理支持,而且為了彌補由此所造成的在區域的尷尬處境和受孤立的狀況,不得不用大筆投資和援助,以及開放黃巖島給菲律賓漁民,迎合菲律賓新政府。這不像是老大,倒像是一個犯了錯的小學生事實可能正如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的一個觀點,即杜特爾特訪華只能成為中國借坡下驢,修訂自己過往周邊政策的一個契機,而不可能借機實現更龐大的目標。強硬本身確實是個局,但不是做老大的局,而只是據此向國民顯示政府捍衛主權的姿態,以此振奮民族主義情緒。過去常講,主權問題是不容談判的。談判就意味著妥協。無論多么漂亮的辭令,都難以改變一個事實,中國從原有的強硬立場后退了,退回了原點,即象征性的主權存在。夏華彩電廣告策劃,試問,一個主權國家怎么可能會容許外國漁民在本國領海內無償捕魚?劉學偉為他所謂的東亞大同盟提供了五條論據支持。即同一人種、以儒家漢字為基礎的同質文化、中國長期居于東亞中心的歷史、東亞整體上升的經濟優勢以及居民的勻質性(外來族群人數少)。他的這五個論點嚴格來說是經不起推敲的在人種問題上,美日兩大同盟國家人民并非同一人種,但自二戰結束以來兩國安保同盟十分穩固至于儒家漢字文化早就沒落,儒家文化在大陸的式微表現尤甚,與新興的占全球主流的文化相比,中國一直在追趕,但遠未能達到普世標準,妄圖文化復古,僅是空想而已中國在東亞曾經位于中央帝國的位置,是過往的歷史,不能復制,尤其是當代,順便要說的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朝貢體系,和現代的聯盟體系完全是兩個范疇的概念,不可同日而語東亞整體上升的經濟優勢,更是不知從何說起,且不說中國的經濟發展的質量水平和人均經濟數據與西方相比相距甚遠,單論區域有關國家各懷心志,彼此杯葛的現實有目共睹,類型合輯分類下的所有日志,話說多了傷元氣 散步時最好少說話如何將其化為同盟的所謂“優勢”而劉學偉將人種的勻質性作為結盟的優勢,也是荒誕至極,反例甚多,不值一駁古往今來,公司宣傳片拍攝影視視頻制作唯一長期穩固的同盟是在戰后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體系,包括大西洋聯盟及亞太聯盟。分析這一聯盟就會發現,支撐其穩固性的核心條件,是它們都實行相同的社會制度,奉行共同價值觀,以及基于它們的對于國際關系的相似立場和政策。這一特性與康德所驀畫的“永久和平”機制不謀而合。這中間存在必然性東亞區域國家在社會制度、價值觀、主權和地緣政治主張等方面的差異根深蒂固,彼此戰略不信任由來已久。恰恰在這一點上,劉學偉的文章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最后需要強調的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對外關系確實需要一個戰略指導,作為處理對外問題的基本依循。但就現實狀況而言,劉學偉的東亞大同盟的構想只不過是一種缺乏現實依托的空想,中職農林服務三農途徑東亞大同盟缺乏必要的可行性基礎,主張中國中心論本身無疑具有大國沙文主義傾向。而中國的現實對外戰略則顯得不夠成熟,公司宣傳片拍攝以致在實施中碰壁甚多,而代價尤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