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著往事如煙的情愫電影《后會無期》講述了在最東邊一起長大的幾個年輕人決定重新選擇自己前路的故事。橫跨大陸的自駕旅途上,那些傳奇經歷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而隨著《后會無期》上映的天數增加,網友間對韓寒電影寓意的探討,似乎漸漸蓋過了此前沸沸揚揚的“郭韓大戰”。是的,《小時代3》雖然熱鬧的漂亮,但畢竟是個看完就完了的爆米花電影,而韓寒則憑借自己善于“埋包袱”的特長,讓每個人都腦洞打開,想要把《后會無期》讀個明白有人說,影片《后會無期》顯示了這位初次執導者的謙遜和拘謹,這讓人有些意外,沒有憤世嫉俗,也不夠灑脫和囂張。每當銀幕上不出現俏皮的場面時,氣氛就會略顯干澀,這是新導演通常會遇到的問題。整體而言,韓寒比我想象中更冷靜與沉穩。有時就像是自我保護,韓寒會退回到更擅長的文字領域,嫁接進去一些警句來維持自己的獨特氣質,盡管生硬、國家濕地公園發展案例分析一,但對年輕觀眾而言非常有效,讓大家在笑聲中過渡到下一個場景、下一個故事。航拍也一樣有效,汽車如甲蟲一樣經過各種地貌,連接起三個時空和情緒原本割裂的主要故事盡管電影有許多類型、也有許多拍法,但它是不是一部好的電影,最終是要看導演的表達。這里面有兩層意思:第一是能不能表達,就是電影語言表達能力問題,新手的技巧生疏可以理解,也可以有上升空間;更重要的是想不想表達,這是意愿問題,你對現實是否還想要發出心聲。從我的感覺,韓寒已經是懶得表達的,他選擇以幾個男演員在曠野里撒幾泡尿對這個時代做出了回應。這種選擇并不是出于一種無視,更像是一種無力,甚至是一種務實從結尾看,韓寒有意愿想把自己的電影變得不一樣,他避免狗血(這是當然),也避免過分文藝,同時也避免常規的封閉的敘事。在避免了各種不合適之后,似乎什么都沒有剩下,或者說欲言又止。以我個人的觀感,結尾段落的邏輯稍顯混亂,情緒也沒有能收住。最終,讓人感到好像什么都沒有說出口。這大概就是韓寒的無語,也許也是這個時代的無語。就像那個追趕旅行者一號的神話最終破滅。旅行也走到了盡頭。理想主義走到了盡頭而說到電影本身,我想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它給我留下的印象:悲喜交加。浩漢在外面闖蕩數年,高高興興回到家鄉,結果人們都搬走了;幾個兒時玩伴好不容易見面了,不久便各走一方,奔前程去了;胡生跟著哥哥們去看世界,結果被丟了;江河遇到自己喜歡也喜歡自己的女人,結果那女人懷孕了,走了;浩漢終于見到了和自己通信18年的劉鶯鶯,結果卻不得不面對讓人難以相信的現實;結實了貌似志同道合的兄弟阿呂,剛信任他,結果車被騙走了;浩漢送江河到了目的地,緊接著便是分道揚鑣,于是后會無期公路片是相對比較好掌握的一種電影類型,比起《水果硬糖》這種在封閉空間里講一個吸引人的故事要容易得多。車往前開,什么事情都能發生,什么菜都可以撿到筐里。司機出身的韓寒,這方面的體驗會更多,有些橋段,編劇在家是編不出來的,只有長期親身體驗才能有那種感覺,這一點是韓寒的優勢,所以看著也很爽。逃過了電視廣告卻逃不過1秒賣到6萬的中插廣告很多人看完后說不明白韓寒要說什么——尤其是看慣了韓寒博客的人,因為這不是一個向觀眾交代一個觀點或者結局的故事但是,如果你非要搞明白他要在說什么,那一定是你上中學語文課練習寫中心思想訓練有素了。所以別耗神去揣摩韓寒在背后想什么了,影視視頻制作他想說的在電影里都說了。如果你還擔心自己不明白,就去看《小時代》吧。這不是說電影沒有頭緒,沒有主題,電影自始至終凝的那口氣沒有散,這個感覺最好。稍微了解一些韓寒的成長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年少成名的韓寒早就被打上了“叛逆少年”的標簽,即使是當上父親后,很多人對于他的印象依然是很有獨立個性的作家而《后會無期》,雖然不是根據自己的小說作品改編,但也放棄了經典好萊塢的敘事風格,影視視頻制作而是以較為獨特的方式呈現這段充滿著失敗、挫折的人生之旅。就以影片的敘事視角來說,《后會無期》開場時是高華陽扮演的有點智障的胡生的旁白,訴說著他與馬浩漢、江河之間的友情,也交代了原本是他、馬浩漢要一起送江河到西邊的學校教書,只是一覺醒來后卻發現他們倆已經遠走(畫面是胡生在草叢中醒來,然后連接的是海島上漂流的船),但又以“事情是這樣的”的方式展開了另一段旅程,央視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威武之師背后的財經密,影視視頻制作即胡生、馬浩漢及江河一起從東往西走。諸如像這樣的開場方式有些類似于八十年代的先鋒文學的敘事,也隱含著隨后馬浩漢、江河的旅程只是胡生的“胡思亂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