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影視協會副秘書長陳虎陳虎:非常高興有機會到這個行業來談談電視的事,我看了代表的材料,電視方面的很少,可能我是唯一的代表,剛才牛靈江代表的藍箭頭里頭把我們納在商品電視欄目和節目那個部分,任所長把我們納在科普內容產品,給我們限定的很清楚了,我們就是在電視欄目、商品、科普內容的產品,企業宣傳片制作兩位領導的定義都很準,我就這個領域談一談電視的科普節目它的產業化有教授最近做了一個研究,依靠電視獲得各種信息的人口比例達到90%,而且越發達國家越高,中國在最近的觀眾對科學技術理解態度調查中也證實了這一點,所以電視科普作品以其多種藝術表現的手段,寓教于樂,喜聞樂見,知識點利于被觀眾理解等特點,相較于其他類可不作品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我做了一個歸納,在電視臺普及科學知識節目類別、手段很多,以北京電視臺為例,有在新聞節目中傳播的,及時、快捷、權威。有在服務節目中大量播出的,以我們的日播欄目《魅力科學》、《科學實驗室》、《養生堂》、《健康北京》,我們把它納入服務節目。像《養生堂》、《健康北京》,都是中老年人看的比較多。《天氣預報》也把它納入這類,《天氣預報》就是把天氣、氣象科學大眾化。還有公益廣告,把大量科普知識傳播給觀眾,如低碳生活、垃圾分類、預防各類傳染病知識等等動漫技術發揮了極大的優勢,可以說是主力軍,雖然它做的不是很精,用動畫的形式表現,這點是無可置疑的。另外在娛樂類節目里頭,我們娛樂類節目都是屬于選秀、找對象,比較庸俗,但是在過去包括現在的西方,很多歐美國家,把科普節目和娛樂節目放在一起節目。我們有一個《生命在你手中》,不光是科教頻道有這種欄目,在北京的可能知道生活頻道、青少年頻道,甚至體育頻道里面,都有類似的節目,現在電視臺都爭收視率,一路梅花一路詩 家門口尋梅之旅什么收視率好就去搶中央電視臺也是如此,中央臺十套,20個欄目,其中掛“科”字頭的和涉及科技的有10個,七套里面的軍事和農業方面的內容也非常多。今年10月歐盟做了一個科學影片的放映,之前還做了一個論壇,論壇主持人是凱瑟琳女士,是歐洲非常有名的制作科學節目的制片人,她帶著六七個人的團隊,開始講了一下歐洲的情況,包括娛樂、新聞、紀錄片,歐洲這些制片人在會議上介紹了他們的情況,比如說新聞欄目,他們用的名字叫《達芬奇》,中午二十分鐘的節目,意大利六千萬人口,看這個節目的人是100萬,收視率是1.5%,非常好。另外她講了紀錄片的創作環境,還有歐洲科學電視網的發展。在德國、日本都有非常好的表現科學知識的寓樂節目,如德國之聲電視臺的《科學坊》,日本(NTV)的《伊東家的小餐桌》,是欄目劇的形式,一家人在一塊聊天,聊出來的都是科學知識,備受當地觀眾喜歡,并引進到國內播出教授做的調研認為中國的科技頻道在減少,科技欄目在減少,怎么看呢,黑貓白貓,影視視頻制作能抓著老鼠就是好貓,達到目的就行了。科普電視的確是有它的廣闊天地,大家不要機械理解沒有科技頻道了,掛“科”字頭的欄目少了普及科學知識的節目在電視臺一直處于弱勢,我2003年當科教頻道主任的時候,當時叫科技興國,當時幾乎每個電視臺都有一個科教頻道,看了韓國電影流感有感,遍地開花,現在能數上的很少了,叫“科”字頭的欄目也非常少了,春光不在了。為什么它們辦不下去呢?電視節目是依附在電視大眾傳媒上生存的,這種生存環境就決定了各類節目的取舍,教授提到電視節目是寓教于樂,觀眾在看節目的時候主要是寓樂,順帶了解知識。比如健康類的節目,他有需求。我們的探索頻道從來不承認自己叫做科學教育頻道,他的老板也不這么說,尤其“教育”這個詞,他非常反感的。他說我們叫探索頻道,探索未知世界,當然也包括科學教育。如果他叫科教頻道,可能馬上就沒有人看了起名字是非常重要的,商業化的情況下,名字都是在競爭的。電視臺要收視率,沒有收視率就沒有廣告。中央臺前幾天招商,127個億,陸陸續續全國各電視臺都在做廣告招商了,人家為什么往你這投錢呢?因為收視率高為什么大家都愛播電視劇呢?因為電視劇的收視率高,于是有了一個笑話,不是電視劇里插廣告,是廣告里插電視劇。那么什么樣的節目有收視率呢?觀眾喜歡的節目,比如說電視劇,所有節目都是為收視率在態度我舉一個例子,我們電視臺的《科學全方位》,當時特別強調教育、強調科學,收視率特別低,領導說你別辦了,不辦不行,就改名為《魅力科學》,這樣收視率上來了。過去醫學類的節目比較陳舊,但是現在醫學健康這一塊,不管電視、報告、雜志、廣播都在做這塊資源,有中醫的,有西醫的,我們的節目放的時間并不好,反而收視率很高,它現在成了科教頻道的主辦節目。也就是說你一定要寓教于樂,不寓教于樂,就甭在電視臺這塊土地上生存,有些變樣了其實這個問題在國外電視臺也是如此,這次我們在上海看了歐盟的這部片子,華彩燦爛的中國書法藝術遺珍,主要引進來一些紀錄片,選材非常獨到,制作非常宏大,內容也非常吸引人,當時上海科協組織很多街道退休的老頭、老太太去看,那都流連忘返啊!這些節目的制片人都講,科學節目一定能做的很好。我第的講二個意思是,整個世界是一滴傷心之淚。一定要適應電視臺這塊土地,這樣才能達到科學普及教育的目的電視臺有各種類型的普及、推廣科學知識的節目,他們遵循電視媒體的規律存活下來,發展起來,但他們能不能成為一種產業呢?產業的概念就比較大了,中國的電視寓樂體制總體來講是制播合一的,體現在電視臺既是節目的生產者,又是節目的播出者,自娛自樂了,應該這么講;科普類的節目也不例外對于生產科普類節目的投資,和該節目帶來的廣告效益以及節目市場等附加效益,是在電視臺內部實施經濟考核的,是算在電視產業的總體賬上的。另一類節目是純公益類節目,如宣傳各種科普知識或傳遞其它社會信息的公益廣告,一點收入沒有,而且白給人播的東西,人家還會挑三挑四。借用電視臺這個平臺播出自己的產品,又構成獨立產業的也不少。像節目發行公司,這是我們專業一個類型了;體育賽事,比如說足球、世界杯,這些都是賣播映權在科普類,我想一想,唯一構成氣侯的就是華風氣象,這種情況在美國早就有了,氣象頻道也是做的非常好的。從這些例子上可以看出,要想實現某類電視節目的產業化,這類節目必須有最大的社會化,如果說自娛自樂,我做節目就是為本電視臺服務,那你永遠成為不了產業。另外必須制播分離,我舉的例子都是制播分離的,這樣才能構成自己獨立的產業即使是在制播分離體制下的歐美電視業,以科普科學知識節目的生產和播出單獨實現產業化,似乎還沒有看到。我舉一個例子,新西蘭的自然歷史公司(NHNZ),是全球最大的紀錄片制作公司之一,該公司生產大量科學紀錄片向全球銷售、播放。他的建筑奇觀,包括大佛、鳥巢,做的非常漂亮,他給自己公司的定位是紀實類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因為他是為電視臺播出服務的。它也是歸類到電視寓樂產業,而不是電視科普產業我這里還舉一個例子,像DW,大量介紹德國科學技術應用的節目,其中有一些還標明阿拉伯語版,我問他為什么?他說我們是服務于發展中國家的,這個頻道也是綜合的,包括德國的人文歷史、音樂藝術等等,它是做為電視臺生產的整體包裝。還有國內動畫片也是這樣,三辰卡通也是這樣,水晶石公司都是國內很有實力的動漫制作公司我看了《消防大本營》,它的署名制作機構中,公安部消防局湖南省消防總隊放在前面,那么這個單位應該是策劃方或主要出資方、三辰卡通集團是制作方。他們做過一個統計,動畫片包括科普宣傳片,在電視臺的播放,中央電視臺一分鐘一千塊錢,省電視臺一百塊錢,有的私下給點稿費就完了,根本性不成市場。包括刻印廠,按道理他應該是做科普節目最權威的機構,但是他多年來產品沒有市場技術,至今還是依附中央電視臺,就是中央電視臺給他錢,他做節目,然后給中央電視臺播出,沒有其他的市場(五)上個禮拜還有一個會,廣電總局的辦公廳副主任說,下大力氣推進制播分離和電視節目的產業化,投融資政策放寬的七大領域就包括科技節目的生產,把科技這塊放開了,放開了有意義嗎?當然是個好勢頭,但是我就說電視科普節目這個概念外延很大,涉及所有科學知識,及至科學理念、科學精神的普及。有些內容適合與電視臺交流,做成產業,例如氣象。健康似乎也有這種勢頭,公司宣傳片拍攝不光是健康類的節目,它的資源也很有勢頭,有些我覺得是不可能的或暫時不可能的,我覺得不好用電視科普節目這個大概念一概二論另外電視屬于娛樂業范疇,而科普屬于公共教育范疇,某種程度上是政府行為,科學普及可以利用電視平臺,適應電視平臺的娛樂化來發展科學普及事業。但它的主體傳播形式也許是學校、社區、會展、博物館,所以說這還是值得探討的。歐美國家是把娛樂類的電視節目和教育性質電視節目分的非常清楚,所以他們自己發展自己的市場,也是非常清晰的這個題目確實很大,電視科普節目產業化,沒有深入研究,只是了解情況,作點歸納,簡介很粗淺,說的不見得都對,僅供參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