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天茉莉花悄然開放 申博陳述片出爐追蹤一扇大門打開,故宮,天壇,長城,兵馬俑,敦煌……畫外是古箏、二胡配上的“茉莉花”音樂,鏡頭一轉,是黃土高原和西北風情,影視視頻制作少數民族姐妹唱起“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鏡頭又轉向江南和上海,絲竹聲聲,朱家角穿著鄉衣的少女唱起“芬芳美麗滿枝椏”,新天地兩個老外唱著“又香又白人人愛”……一曲《茉莉花》串起祖國大江南北無數個鏡頭。日出,黃浦江,升起東方明珠……鏡頭移向繁華的市中心,交響樂奏起“茉莉花”,人流晃過,車流“飛”行,飛機降落,時裝模特剪影,大師杯最后一擊,1賽車一閃而過……音樂伴奏體現出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畫面。音樂突然轉慢,少女穿過晨曦中的外白渡橋,老年夫婦在小區陽光下安詳生活,幼兒園小朋友后面拉著前面孩子的衣服一長串穿過馬路,一個小女孩用“茉莉花”的歌聲串起上海的蓬勃與平和。無數人從外灘的樓上撒下慶祝的彩紙,無數人為申博而歡呼……最后一個鏡頭,唱歌的小女孩獨白:8年后,我長大了,等你們來了,我再為你們唱這首歌。這就是即將在12月3日國際展覽局投票日上海申博作最后陳述時播放的“決賽片”,記者有幸先睹為快,觀看了這一凝聚著無數人心血和汗水的宣傳短片。 8月1日,第一張傳真,提出要拍決賽片為了申博,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已制作了兩部宣傳片分別在國際展覽局第130次和131次代表大會上播放,俄羅斯、韓國等競爭對手也花重金制作了自己的宣傳片。12月3日投票當日,各國將作最后30分鐘陳述,而其中宣傳片將占15時間。一部出彩的宣傳片將讓全世界的人民了解上海,讓支持我們的代表覺得自己的選擇非常正確,也讓那些還在猶豫的代表更堅定地投我們的票。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國務院、上海市委市府決定重新打造一部申博決賽片。 8月1日,文廣影視集團收到了第一張傳真,受申博辦委托負責監理最后的決賽片,他們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協調小組,成員主要是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的3位紀錄片導演。接到通知,當務之急就是要選定方案和物色導演,兩者又密切相關,咨詢策劃活動緊張有序地展開了。包括張藝謀、陳凱歌、王家衛、孫周、張建亞等在內的中國最優秀導演都圈定在視線范圍內,而每一個候選人都無一例外地貢獻了自己的點子,并答應一旦受命,馬上放下手中工作,企業宣傳片制作以上海申博片為重,表達了為國效力的愿望。集思廣益之下,一個個創意突現出來,“滑板”、“兒童奔跑”、“眼睛”、“門”、“燈籠”、“動遷”等等貫穿宣傳片的符號都被采納討論,前前后后共涉及20多個方案。 9月12日,方案基本確定,總導演為張藝謀最后入選的方案有5個,集納了中外多國部隊的精華。包括上海李奧貝納廣告有限公司提供的《希望的種子》,還有《門》和《成長》方案、《溝通之窗》方案、《中國的上海,世界的上海》方案和由北京申奧顧問——來自美國的湯瑪斯.豪和道格.布朗策劃的《2010上海世博會》方案。與會人士普遍傾向李奧貝納的第一方案——《希望的種子》,它以“蒲公英”作為符號來貫穿始終,蒲公英吹呀吹,表達希望的種子飄到四方。但是專家領導也提出意見,覺得創意不錯,但蒲公英過于牽強,是否可以改換其他形象?在方案已有輪廓的同時,導演的人選也終于確定下來。張藝謀,憑借其國際名聲和為申奧拍過陳述片的優勢,最終入選。經國務院審定后,張藝謀立刻放下手中在做的《英雄》后期,欣然赴任,此時已經是9月12日。張藝謀和幾位專家、導演一起在北京開會深思熟慮,終于醞釀出一個獨特的渲染氣氛,承載情感的新符號——“茉莉花”。《茉莉花》這曲東方民謠借普契尼的名劇《圖蘭朵》而在全世界廣泛流傳,專家和編導們希望它能夠引起評委們的共鳴,廣泛征求意見中,包括法國駐華文化參贊在內的外國友人都表示認同,“茉莉花”方案浮出水面。張藝謀構思以《茉莉花》的旋律作為一個特定“符號”,貫穿整條影片,從一個人,到許多人,到中國大地每個地方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聆唱同樣一段動人的旋律,來表現申博片想要表現的主題。歌聲采用同步錄音,由群眾自己來演唱,他們將以最樸素的歌聲,以最真實的人性,去打動最廣泛的人心。 9月20日,謹在此送給剛打耳洞不懂保養的PLMM,陳述片正式開拍, 6個小組奔赴各地 9月20日,完整的“茉莉花”方案終于得到了正式批準。整個申博片分為前后兩部分,前者介紹中國,鏡頭涉及全國各地,每個鏡頭之間都不會有明顯的順序和結構,讓自由自在的意識在無邊際無約束的中華大地隨意遨游,宛如一篇優美的散文詩;后者介紹上海,使用全新的鏡頭,從全新的角度拍出上海全新的感覺,從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出上海的日新月異,不同膚色、不同國家、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在上海這個現代化都市里美好地生活,哼唱著《茉莉花》,并配以一個人性化的溫情結尾。片長5分鐘,前半部分占35分鐘。這時候,離要求完成交稿的11月20日正好還有兩個月,時間異常緊迫。6個拍攝小組受命奔赴各地,蔡晨輝負責新疆、甘肅,高小龍帶領人馬到陜西、山西,李蔚然前往云南、桂林,楊慶生則負責北京、內蒙和上海的一部分鏡頭,田蒙帶隊去四川、安徽,陸宇清負責上海、蘇杭,包括航拍。另外還有一個資料組由紀實頻道人員組成,負責收集影像資料和各方協調,坐鎮上海。后期制作將在上海和香港兩地完成。時間成了最大問題,還好各地外宣部門都非常支持配合,預先進行了布置,攝制組在當地受到了很好的接待,節省了很多時間,讓各個組都能如期完成任務。藍天下大美的布達拉宮,在上海,申博成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各行各界的支持令執行導演陸宇清都十分感動。因為此次拍攝資金有限,不能按廣告拍攝的規則給予商業費用,許多人特別是學生免費參與拍攝,許多企業免費提供如飲料、服裝等需要的物資,許多地方多次封路清場提供場所。比如南京路步行街因航拍封掉一半,巾幗崗位明星事跡材料影響收益,但大家都無怨言,新天地則先后接待了5次拍攝。更辛苦的當然是攝制組,為了不影響商業地區的正常營業和通行,往往起早在四五點鐘就趕往現場拍攝。 11月12日,“西北風”變成“江南風” 10月下旬,素材拍攝與資料收集全部完成,10月底剪輯出第一套樣片,并在細節上不斷修改,不斷精益求精。決賽片初稿于11月上旬正式完成。11月11日,中央領導提出審批意見。其中最重要的改變在于整個結構要從側重于全國轉變為側重于上海,風格從“西北風”變為“江南風”。減少全國部分還比較容易,增加上海部分則任務艱巨,而時間僅剩下8天了。坐鎮上海的協調組(成了補充組)不得不親自出馬,補拍很多鏡頭,主要有外國人在上海、江南水鄉風情、小孩形象……第二天一早4點多,企業宣傳片制作攝制組就來到朱家角取景,拍眾少女跑過石橋的鏡頭。不料到了那里才發現帶來的衣服都是短袖的,與鏡頭里的氣候很不相符,結果到鎮上一家家找,終于找到有賣長袖藍印花布衣服的店鋪,情急中攝影師更一腳踩進了水里,差點落水。一個禮拜的時間補拍鏡頭是夠了,但同步聲音調整卻有很多麻煩,音樂也要重新錄制,這些經歷過大場面的導演、攝影們也都急得差點沒了方向。后期修改忙而不亂地進行著,那套用來制作中國第一部數碼電影《極地營救》的設備全面投入到申博片的制作中,剪輯人員包括老外都披星戴月,連日撲在短片上。11月21日交片當天,幾乎是踏著審片領導走進電視臺大廳的步子,制作人員做到最后一秒鐘完成,終于如期交出了申博決賽片成稿。 11月23日,看中國電視藝術60年,增加一分鐘!中央領導的最新意見:上海部分還要增加一分鐘!時間:3天。全體在滬工作人員儼然成了接受軍命的士兵,時間再緊,任務還是要完成。減少容易增加難,攝制組又補拍了一些江南風光,特別是配上了琵琶聲中用蘇州方言演唱的《茉莉花》,吳儂軟語,風情萬種……主要的難點在音樂方面,后期制作由協調組和來自李奧貝納公司的制作人員、澳大利亞剪輯師、張藝謀特地派來的執行導演共同擔當,眾人奮戰3天,終于于11月26日圓滿完成任務。并于第二天晚上完成最后審片工作。為了慎重起見,片子復制3份,將由申博辦主任汪均益、文廣影視集團總裁葉志康和技術人員分別送往摩洛哥蒙特卡洛,參加國際展覽局第132次會議,成為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30分鐘陳述的一部分,據說在之前的12月1、2、3日,美國電視臺也將播出上海申博宣傳片部分資料。這部片子短短幾分鐘,卻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毫不夸張地說,投入的人力平均每個鏡頭達到100人。不過,相信每一個看到此片的上海人、中國人都會為之感動,都會成為支持上海舉辦世博會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