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節目資源管理體制 促進傳媒內容資源建設當今傳媒業,內容建設成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成為根本的戰略出發點。日趨激烈的競爭業態,對于內容資源的需求和媒體資產的要求與日俱增,擁有雄厚、豐富、優質的節目資源,注重媒資的規模性建設、專業化管理、深層次開發,將成為傳統廣電傳媒乃至未來數字傳媒在競爭中突圍制勝的有利武器由于體制、機制、公司宣傳片拍攝技術、經費、隊伍等多方面的因素,各地廣電傳媒機構在節目資源的管理理念、運作模式和發展狀況上不盡相同,但對于媒體資建設和發展的戰略意義已形成普遍共識和努力方向。能否將節目資源的整合與管理融入廣電傳媒的完整產業鏈中去全面考量和規劃實施,關系到節目資源的管理是否停留在傳統的庫房管理、檔案管理、后臺管理層面,是否能夠實現節目資源的盤活共享、開發利用和保值增值。為此,如何創新節目資源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夯實傳媒內容產業發展的資產基石,成為廣播電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各地廣電傳媒機構特別是信息資料管理同行,以高度的事業責任感和發展使命感,堅持不懈地進行著積極的探索和有效的努力,取得了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發展成果。按照大會的安排,我匯報一下上海音像資料館近年來在集團內容資源建設和管理方面的理念提升和實踐推進,與各地同行共同探索媒體資產的發展之路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總裁黎瑞剛多次強調指出,SMG要著力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從為了播出而制作,逐步轉向為了市場而制作;二是從一個地方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逐步轉變為一個面向全國乃至海外華語世界的內容提供商和內容發行商。我們著重在媒體資產的整體建設和系統管理上下功夫,積極主動地采取了“進駐式管理”、“主題化采集”、公司宣傳片拍攝“貼身式服務”、“前瞻性研發”、“社會化延展”五大舉措一、進駐式管理傳統節目資料管理模式主要針對播出后成品節目帶的入庫管理,對大量的第一手素材缺乏足夠的重視。實際上,從資源的開發再利用到節目的市場化營銷,第一手素材往往更具價值、更有需求。因此,節目資料管理從源頭抓起,建立和實施積極有效的管理機制,對于理順各種資源關系、銜接產業鏈各環節要素,具有重要意義從2006年起,我館作為集團內容資源管理的職能部門,開創了進駐式的管理模式——在原有播出節目集中管理的基礎上,將資料工作從“末端管理”主動前移,改變為從源頭開始的“過程管理”,探索節目資料管理與節目創作生產有機結合、全面貫通,即以節目制作為中心,從制作前的素材收集、分類、篩選、編目,到制作中的第一時間、全方位資料服務,再到制作后的成片接收、磁帶入庫、借閱周轉等等,體現為在一個完整的、動態的、系統的過程。到目前為止,已完成對SMG電視新聞、廣播新聞2個中心和體育、紀實、時尚、財經4個頻道的進駐式管理,全面接管節目資料與素材的管理與服務工作,使之貫穿于采、編、播的全過程之中1、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原有頻道資料室往往不受重視,管理相對混亂滯后,經常發生收不回或找不到磁帶等情況。我們派出資料員入駐頻道一線接手資料室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建立制度、完善條例、規范管理。我們統一制定了《SMG節目資料管理使用辦法》、《SMG素材采集與管理使用辦法》等相關條例,同時針對各頻道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各資料室《磁帶借閱管理辦法》、《庫房內容管理安全規定》、《庫房技術管理安全規定》等不同細則,對資料帶的借閱、刻錄和使用,空白帶的領用,拍攝帶的移交等進行統一管理,乃至對庫房的溫度濕度、防火照明等安全措施也納入規范化控制。強化對資料與素材的統一歸口,大大改變了記者借帶不還、庫房磁帶不清的混亂局面,促進了內容資源的管理效能,為資料服務的良性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例如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們為各進駐頻道提供的資料帶借還量就達40000多盤,約8000多小時2、分工采集、分類整理在做好傳統磁帶管理的基礎上,我們著手展開對素材的采集、整理、編目、整合,從源頭上抓好內容資源的管理工作。以SMG電視新聞中心為例,其素材主要來自于本臺記者攝像的拍攝和世界各地電視機構的傳送,對此,我們依托集團新聞制播系統,按照本市、國內、國際三大領域分別進行素材收錄。這三大領域下又細分經濟、政治、文化等十幾小類,收錄的所素材歸入相應類目進行整理與內容分類的專業化要求相對應,我們對資料篩選員也按本市、國內、國際三大條線進行分工,相對固定其篩選方向,有利于其鞏固提高對素材的分析鑒別能力,增強內容價值挖掘的敏銳度,在不斷實踐和積累中向專業研究方向發展。面對體育、財經、時尚等專業頻道,我們進行更為詳盡的分類采集和整理,打造特色的館藏素材庫,培養內行的專業資料員。例如今年1至10月,我們就整合了新聞、體育、娛樂等分類素材近7000小時,各有專長的資料員隊伍進一步成熟3、對口服務、專業管理針對不同專業頻道,形成不同資料與素材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在統一編目標準、統一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節目特點,分別制定新聞、社教、體育、時尚、財經資料的整理規范,使資料整合更加符合使用需求;建立欄目素材庫、山東將邀當地籍名人制作旅游宣傳片,專題素材庫、個人素材庫,7天攝影入門連載分享!并派專人與各對口欄目和記者們定期溝通,打消他們的各種誤解和顧慮,鼓勵欄目組、專題節目組、記者和編導向資料室移交素材。體驗過專業管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后,編導記者們逐步變得自覺自愿向我們進駐資料室移交素材了。例如今年上半年,就從集團各頻道、頻率接收各類廣播、電視節目1.23萬多盤;接收電視節目素材1.16萬盤、廣播節目素材近38.7小時。我們在進駐各頻道后,跟隨一線的工作節奏,根據頻道采編和播出時間安排班次,做到資料工作不缺位。同時積極參加頻道策劃會,及時了解宣傳報道的熱點與重點,提前做好資料準備工作。例如,體育資料室在重大賽事開賽之前,預先準備好有望奪金的熱門選手人物背景、歷屆賽事精彩鏡頭集錦等,為記者第一時間發稿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針對一些常規新聞報道,我們分別整理提供大量常用素材,并按季節進行輪換和更新,使得素材常用常新,提高節目的畫面水準。而對一些通用性較強的素材,征得原創頻道同意后,可提供跨頻道借調和使用,促進節目制作成本的降低,實現資源的集團共享在前期成功進駐2大中心、4個頻道的探索與實踐基礎上,目前我們正在調研和論證SMG文藝板塊所屬頻道的內容資源格局和進駐管理方案,總結經驗、提升理念、優化舉措,積極推進對集團節目資料進駐管理全覆蓋的目標實現二、主題化采集作為集團節目資料中心,我們歸口管理著上海電視臺1958年建臺以來、上海人民廣播1949年開播以來的所有廣播電視節目資料;作為上海音像資料館,我們持續積累了1984年建館以來廣泛采集的各類國內外音像資料。隨著媒資事業的發展,資源的擁有、擴展和優化,成為內容建設與開發的重要基礎。為此,我們在已有較為豐富館藏的基礎上,堅持“前瞻性、計劃性、針對性”地積極開展各種資料的采集活動,形成了“主題化采集”的工作特色,為集團的重大宣傳報道起到了重要的內容支撐作用,也為社會的多種文化活動發揮了專業的資源保障作用1、圍繞重大項目和主題宣傳開展針對性采集為加大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宣傳力度,2007年底,上海世博局決定與SMG聯合制作一部大型系列專題片《百年世博夢》(暫名)。該系列片為6集、共300分鐘,涉及上百年來世界各國舉辦過的歷屆世博會,所需影像資料多達三分之二以上,我館承擔了全面的資料保障任務。為此,我們首先詳細梳理原有館藏,形成了一批世博核心資料,及時編制目錄提供前方選用,并在此基礎上,首次嘗試直接通過網絡從國外影像機構采集素材樣帶,針對資料缺口先后采集了43套相關資料,使庫藏的世博資料增加了近4倍。例如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的著名場館水晶宮,無言的心理咨詢師從其建造到開館的活動影像及其后來因火災被毀的震撼場景,令該片的特聘總導演見到后大為贊嘆,稱這是國內電視臺在世界范圍內未曾找到的,于是特別要求總撰稿一定要改動文稿,把這兩段珍貴影像用到專題片中去。又如1900年巴黎世博會建造艾菲爾鐵塔以及建筑師本人影像等等年代久遠、難以尋覓的珍貴資料。據知世博局和集團的領導、專家近日已進行了審看,給予此片高度評價,未來還有望在央視播出。大規模的海外資料采集,保證了世博重大項目任務的圓滿完成,企業宣傳片制作同時充實、豐富了我們的館藏資源,也讓我們的業務團隊得到能力的鍛煉和經驗的積累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早在年初,我們就將圍繞這一重大宣傳主題的資料準備作為全年采集重點之一,分階段性地開展采集工作。我們專程前往北京等地的專業機構采集到一批反映上海建國以來特別是近30年來歷史變遷的珍貴影像資料,為集團各重點節目、項目、欄目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資料服務2、推進多渠道、多元化、多手段的資料采集近年來,我們的資料采集不僅在內容和數量上有所突破,在渠道和方式上也有新的探索和嘗試,從原有的以購買各類音像出版物為主,轉為面向全社會、海內外的多元化資料采集,取得了良好效果采集渠道:初步建立了覆蓋美加、歐洲、日本以及港澳臺的海外資料采集網絡,在上述國家和地區都有了資料采集的代理公司(代理人),同時與美國國家檔案館、法國INA、英國ITN、日本NHK和香港、臺灣電影資料館等機構建立了固定的資料采集合作關系采集內容:既有館藏特色的上海歷史影像資料(比如歷史文獻片《鄭觀應》所用資料),也有配合集團歷年重大宣傳的影像資料(比如一系列改革開放30年專題節目所用資料)。主題化的資料采集與節目策劃、資料服務已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同時,主題化采集工作不僅僅局限于購買、交換等途徑,我們還嘗試通過自行拍攝來豐富館藏,例如為了加強上海資料的采集,我們啟動了“上海人文歷史景觀搶救性拍攝”項目,先后進行了龍華塔、雀巢咖啡廣告案例分析,大世界改建、上海石庫門、蘇州河橋梁改建等項目的實地拍攝,采集所得的資料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顯現出歷史檔案的珍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