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內部分歧公開化 恒天然稱對其業績極度失望經歷兩年多的合作“蜜月期”后,貝因美與其第二大股東恒天然的關系貌似走到了十字路口。近日,在貝因美2017年業績再度預計巨虧和股價大跌之下,有關恒天然收購貝因美的傳聞不脛而走盡管收購一事尚未證實,但貝因美內部股東間的分歧已然公開化。影視視頻制作恒天然近期首次公開表示對貝因美業績表現“極度失望”。與此同時,一份號稱貝因美寫給監管部門的“投訴信”中,則稱與恒天然已到了無法達成共識、嚴重影響公司經營發展的地步業內認為,種種跡象表明,貝因美與恒天然已然產生裂痕,雙方或在處理分歧后最終可能“各奔東西”。次日,貝因美開盤跌停,股價創歷史新低,總市值跌至61.66億元。1月29日,貝因美總市值再次跌至58.39億元就在貝因美身陷巨額虧損和股價大跌的情況下,有關恒天然“逼宮”收購貝因美的傳聞也在網上迅速發酵對此,貝因美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現有渠道無法證實收購消息。其表示希望與本土企業共同成長,達到優勢互補、服務用戶的目標,同時也稱“如果企業發展中存在任何有違監管及上市公司內控要求、與恒天然價值觀不相符的情況,恒天然亦不能認同。” 而從近期貝因美董事會的幾項決議可以看出,雙方已存在多項分歧此現象甚至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1月22日向貝因美下發監管函,要求其向相關董事補充業績說明相關資料,公司宣傳片拍攝并要求相關董事明確發表意見而在貝因美董事會1月18日舉行的第二十五次會議上,朱曉靜、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再次對貝因美出售全資子公司杭州貝因美豆逗兒童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投以反對票,企業宣傳片制作理由是豆逗工廠未來拆遷及預期收益存在低估資產價值的風險,方案對“增值價值”缺乏明確界定和標準等貝因美認為經營困難另有原因 2015年3月,恒天然以每股18元的價格,完成對貝因美的要約收購,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持股占比18.8%,由此開始了雙方合作的“蜜月期”。2015年10月,貝因美董事會通過了收購恒天然澳大利達潤嬰幼兒配方奶粉廠51%權益的議案,并于2016年10月完成交割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恒天然入股貝因美,看重的是其在中國市場的渠道,而貝因美看重的則是恒天然在新西蘭擁有的奶源資源。然而貝因美如今身陷巨虧泥沼,自身也面臨多重渠道問題,如向渠道壓貨、打穿渠道價格、將經銷商制轉為代理商制等,且廣為業內詬病在新京報記者拿到的一份號稱貝因美寫給監管部門的“投訴信”中列舉了恒天然的一些“問題”,稱“貝因美由于種種原因(其中很大因素是恒天然的拖累),致使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經營遭遇困難,目前已經到了無法達成共識,嚴重影響公司的經營發展。” 截至發稿,貝因美和恒天然方面均未就這封信的真實性及雙方的業務往來作出回應。但一位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目前監管部門已就此介入調查,貝因美的訴求就是保留謝宏對公司的主要領導和控股。滴滴發布華北智能出行報告,而貝因美把虧損的“黑鍋”推給恒天然,顯然有轉移公眾視線、博取同情的嫌疑。“貝因美營收下降嚴重才是虧損的主因,所以貝因美還是要正視自己的問題,只有對癥下藥解決才有可能東山再起事實上,在2015年恒天然要約收購貝因美股權時,后者業績就已顯示出下滑態勢。受業務轉型、出廠價下調、銷售費用率增長等影響,2014年1 9月,貝因美營收為344142.11萬元,同比下降25.77%;扣非后凈利為13498.43萬元,同比下降73.34%此后,貝因美2016年又迎來7.8億元巨虧,恒天然高管也多次被媒體問及看法。2016年12月,恒天然董事長呼吁要對貝因美業務有耐心。2017年1月,恒天然CFO重申與貝因美合作的重要性。2017年3月,恒天然大中華區總裁朱曉靜在接受新西蘭媒體采訪時表示,恒天然對貝因美是戰略投資而不是財務投資,貝因美正處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階段,正在想辦法解決然而貝因美帶來的不僅是業績下滑,還有股價大幅縮水帶來的浮虧。要約收購時,貝因美平均股價為13.46元/股,恒天然的收購價高達18元/股。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貝因美股價遭遇斷崖式下跌,近日均價跌至5.9元/股盡管矛盾暗涌,但恒天然認為“與貝因美更廣泛合作的戰略邏輯仍然成立”。“中國市場發展迅速,在5年之內,這個市場對于嬰幼兒產品的需求將超過其他全球市場的總量,所以中國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年永威認為,從目前雙方的表態和披露的信息來看,貝因美和恒天然的確已經產生了裂痕,影視作品對攝影地觀光旅游的影響研究,國際電影人稱贊中國影業發展日益多樣化和國際,散落在人間的天使與十幾年前的“達娃之爭”十分相似,最終還是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處理分歧。(新京報記者 郭鐵)